开云(中国)关于开展 2023 年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 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27 13:29 来源:团委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推进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备战陕西省以及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校团委主办,信息工程学院承办,在全校范国内开展2023年“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简称“大挑”(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对应)。该比赛创办于1986年,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 “奥林匹克”盛会。
二、赛事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赛事目的
      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四、参赛对象
      2023年6 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
五、竞赛内容及方式
      本次竞赛的作品主要形式包括:1.科技发明制作;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本次竞赛的主要评选方式是聘请校内外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参与省级竞赛选拔。
六、竞赛作品类别
    (一)科技发明制作
      1.具体分为两类:
      科技制作A类:指科技舍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科技制作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2.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
      3.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作品分类如下:
      A.小机械与控制(包括机城、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参加。
      3.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1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社、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2.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此类作品请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 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 字以内。
      4.哲学社会科学类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参赛须知
      1. 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每人限报1件作品)。个人申报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了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
      2.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舍本单位举办的其它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4. 团队所属权问题。每个参赛队伍所属权的认定以第一作者(即主创者)所在学院为准。
      5. 参赛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6. 鼓励原始创新,注重原创性,参赛作品不得抄袭,选题要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与时俱进,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大赛组织方将对申报作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出现盲目抄袭不符合规定者,一经发现,将取消团队的比赛资格。已经参加过历届比赛的作品,不得参赛。
      7.知识产权问题。有不少团队的项目是建立在非自己拥有的技术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团队必须在初期解决知识产权问题,避免产生纠纷和法律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请教律师、企业家、咨询家等有关人士,与学校无关。
      8.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一)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以上农科 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二)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 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三)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四)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五)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9.竞赛设置“揭榜挂帅〞专项赛道,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和 现实问题,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发榜命题,学生团队揭榜答题。每个学校选送参加专项赛的作品数不设限制,但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
      10. 希望各学院要注重竟赛指导工作,发挥学科优势,注重专业互补,鼓励专业交叉和融合。精心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要在鼓励学生参赛、推荐参赛项目、成立优势互补的参赛团队上下功夫,力求作品的高起点、高层次;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作品,确保竞赛有序推进、圆满完成。
八、报名方法及流程
      本次大赛采取各学院组织统一报名方式,各参赛学生到所在学院报名。请各学院切实加强对大赛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选拔的基础上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九、大赛进程安排
      1. 参赛材料准备及递交: (2023年3月22日12时前)
     ①请各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完成作品,以学院为单位上交参赛作品(纸质及电子版各一份)。上交材料包括:报名汇总表,作品申报书及作品承诺书(承诺书需指导教师签字、全体队员签字后打印并扫描成电子版),纸质版交至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 S0422 办公室,电子版发送 441649279@qq. com邮箱,联系人:张浩,联系电话:19991970169。
      2. 校级评审阶段:(2023年3月底-4月初)
     ①大赛组织方将对申报作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不合格的作品直接淘汰。
     ②团委组织校内外专家组严格按照困中央印发的“挑战杯”评审规则,按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三类进行联合评审,综合评出优秀作品。
     ③按照团省委相关要求,综合考察作品的创造性、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确定代表学校参加陕西省桃战杯竞赛的候选重点作品,再经由陕西省赛遴选出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作品。
      3.总结表彰阶段(2023年4月中)
     ①认真总结本次竞赛经验和成果,遴选优秀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进行校内宣传和学术交流,并对获奖个人和集体进行专项表彰。
     ②协同校企合作单位,强化项目深度研究,团委牵头负责推进优秀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大学生科研实力与第二课堂创新成果,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十、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竟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该项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参赛的各项组织工作。
      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对 “挑战杯”竟赛的宗旨和参赛内容进行积极宣传,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使“挑战杯”深入人心;要坚持 “挑战杯” 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精心组织,夯实基础。各学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主动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并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申报作品的选拔和评审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挑战杯” 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在全校的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国。

                                                                                                      共青团开云(中国)委员会

                                                                                                         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

                                                                                                           2023年2月22日

Copyright©开云官方网址版权所有办公地址:开云(中国)高新校区大礼堂 电话:88275610